茯苓是什么食物?

今天给大家介绍一味中药:茯苓。

茯苓是什么食物?

因为茯苓的功效非常广泛,不分四季,而且还能够把它跟很多的药物一起搭配,无论是寒、温、风、湿等多种疾病,茯苓都能发挥它独特的功效。

茯苓是多孔菌科植物,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。削下的茯苓外皮,称茯苓皮。去皮后切制的茯苓,称茯苓块。内层白色部分叫白茯苓;接近外皮部的淡红部分叫赤茯苓;带有松根的白色部分,叫茯神。

一般茯苓常用者即是白茯苓,加工为白茯苓片。

茯苓味甘、淡,性平,入药

具有利水渗湿、益脾和胃、宁心安神之功用

茯苓是生长在地里的一种菌类物质,它的生长环境很有特点,

是抱着松树根生长的。

早年间,老百姓中流传着很多关于茯苓的传说,据说茯苓是种很神秘的东西,如果松树根上有茯苓,那么松树上一定会有菟丝子。

六味地黄丸的创始人,也是中医儿科的创始人,宋朝的名医钱乙,患有风湿病,他就是用茯苓来给自己治疗的。

他让自己的亲戚到东山上去采茯苓,找到菟丝子以后,用火烧,烧到菟丝子的根部的时候,就一定能挖出茯苓来。

茯苓是什么食物?

也曾经有研究者把能够搜集到的中医方剂做过统计,结果发现,历代的中医方子里,用得最多的一味药就是茯苓,这说明茯苓是为广大医家所重视的一味药。

《伤寒论》

用茯苓共15方,24次。用于

健脾利水

消饮定悸

宁心神

等几个方面。

《金匮要略》

之用茯苓与《伤寒论》一样,也是用在健脾化饮,其运用变化从原则到具体,各臻化裁。

治痰饮

治胸痹证

治“咽中有炙脔”、治“寒气厥逆”证、治“心下痞坚”证、治“反胃”证、治“悸”证

治皮水证、治小便不利证、治虚劳不得眠、治肾着证、治虚劳风气及妊娠病症等等

历代医家用茯苓的更是不胜枚举。总不外乎以茯苓健脾渗湿、消水宁神之作用。

1

健脾利湿用茯苓

茯苓主要是用来祛水湿的,另外还具备安神的功效。《神农本草经》记载说:

“茯苓味甘平,主胸邪逆气,忧恚,惊邪恐悸,心下结痛,寒热,烦满,咳逆,口焦舌干,利小便。久服安魂、养神、不饥、延年。”

《神农本草经》主要记载了茯苓的两个作用,

一,安神,二,祛湿。

茯苓皮也可以祛水湿,它祛水湿的效果比茯苓还好,如果仅仅祛水湿,不用健脾,医生有时开方会用茯苓皮。

茯苓是什么食物?

2

水湿的分类

水湿分为外湿和内湿两种

外湿也有两类:一类是侵入体内长时间停留的,如风湿;还有一类是短时间停留的,比如夏天的感冒。

内湿

是中医里一个很重要的概念,现在很多人是内湿体质。内湿产生的原因大多是和 跟人们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。

一方面现在人们的运动量很少,基本上出行都是轿车、地铁、公交车、电车等,就很少走路,而且体力劳动也相应减少,于是整个身体的机能就没以前那么强健了,脾阳也就不那么强健了。

中医讲脾阳的功能是运化水湿,体内水气的上腾下达,都要靠脾的输送,

如果脾的功能弱化了,水湿就容易留在体内。

另一方面,人们吃的寒凉食物越来越多,古时候没有冰箱,冰镇的饮料更是少之又少,一般普通的老百姓是喝不到的,井水估计就是老百姓喝的最凉的东西。

而现在接触冷东西的机会特别多,虽说可以防暑降温,但是过犹不及,就容易伤到我们脾胃的阳气。比如说冷饮,喝下去之后,凉气不是从肌表往里传的,而是直接从内里往外凉,这叫心里凉,结果就会直接伤到脾阳。

被伤到的脾阳就不能运化水湿了,水湿就停留在了体内

脾胃是我们人体一个水利枢纽的中转站,如果水利枢纽的功能弱了,整个的水利系统也就不畅通了。

第三个原因是吃得太好、太精细,而且吃的食物所含的热量远远超过了身体所需要的热量。这对于脾的运化功能来说也是一个挑战。营养物质摄入以后,脾脏运化不掉,痰湿体质的人就开始多了起来。

水湿多了,又有痰积在体内,水湿凝结就化成了痰。同时,食物吃进去如果代谢不出去,也会变成痰,

这些痰湿影响脾胃的运化,于是脾胃就会越来越虚弱。

茯苓是什么食物?

3

人体内有水湿究竟会有哪些症状呢?

看舌头,水湿重的话:

舌体一般都是胖大的,而且舌头边上有齿痕(大多数齿痕是因为舌体胖大被牙齿长期挤压而形成的);

舌苔厚腻

脸上有黑斑,且黑斑一般都分布在嘴唇周围,因为嘴唇周围是脾的反射区域。

水湿重一定会遏制脾胃的阳气,当脾胃的阳气被遏制住的时候,人的身体就会感觉

酸软,无力,不愿意动弹

。体内有水湿的人,还会有胸满痞闷、小便不利的症状。

4

与茯苓有关的祛湿方

张仲景的《伤寒论》里,记载了很多的治病思路,祛水湿就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,也从侧面说明张仲景那时候就意识到水湿对身体的危害。

比较有名的一个祛湿气的中药就是五苓散。

利水渗湿,温阳化气,主治水湿内停、痰饮等病症。

五苓散中有猪苓、桂枝、白术和泽泻几味中药。

猪苓跟茯苓的作用相似,祛水湿;

桂枝是温阳气的

五苓散就是祛除水湿同时再把体内的阳气振奋一下。

五苓散虽然只有五味药,而且药量都不大,但效果是非常好的。

茯苓是什么食物?

5

久负盛名——茯苓粥

除了祛湿气的中药,我们生活中也可以用茯苓食疗。茯苓粥相信大家都知道。

“茯苓粥”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弟弟苏辙发现的。他少时多病,夏天脾胃弱而饮食不消,食欲不振;冬天则肺肾气虚而经常感冒、咳嗽。服了许多药物也未能根除。

直到苏辙过了而立之年,他学习养生之道后,常服用茯苓,多年的疾病消失得无影无踪。并且苏辙还根据自己的养生经验写了《服茯苓赋并引》。文中写道:

服茯苓可以固形养气,延年而却老者。久服能安魂魄而定心志,颜如处子,神止气定。

对于茯苓粥,凡是有脾虚及水湿内停的 ,都是可以吃的,尤其是脾虚湿盛的,更为适宜,其性质平和,补而不峻,利而不猛,所以既可扶正,亦可祛邪,为脾虚湿盛之水肿及老年性浮肿,肥胖症的良好药粥。

茯苓是什么食物?

茯苓粥制作

主料:粳米、茯苓

调料:味精,盐,胡椒粉

先将淘洗干净的粳米入锅,加入适当比例的白茯苓粉和水,用旺火烧开。再转用文火熬成稀粥,加入味精、精盐和胡椒粉即成。

也可根据需要加:山药、枸杞、红枣、芡实、炒薏米等。

理气开胃——陈皮茯苓粥

茯苓是什么食物?

陈皮10、茯苓、粳米

一起放入砂锅,加水慢熬致稠,依口味伴入红糖调匀即成。

陈皮茯苓粥对于食用油腻食物过多,导致脾胃胀满,具有很好的理气燥湿、健脾和胃的作用。

可以早晚温热进服。

清暑热——荷叶茯苓粥

荷叶茯苓粥,在暑热时节是非常应季的。

荷叶有

清暑热,生津止渴

的作用,而茯苓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;、

荷叶茯苓粥,

清补为主

,做法简单,好吃营养。

做法:

选新鲜的荷叶或干荷叶放在锅里面煮;汤至碧绿关火去渣;把茯苓、洗净的粳米或小米加入汤中,同煮为粥;出锅前放入少许白糖调味。

中医认为,荷叶性微温平味辛,入心、肝、肺三经。荷叶有清心火、平肝火、泻脾火、降肺火以及清热养神、降压利尿、敛液止汗等功效。

夏季天气闷热,容易使人烦躁不安,肝火上升,喝碗荷叶茯苓粥,有清热解毒,宁心安神的功效。

茯苓也可以煲汤更营养!

茯苓

不含毒性,药性温和,没有太特殊的口感

,也适合家里日常做菜煲汤食用。

给大家推荐两款以茯苓为主的食疗汤,记得收藏!

茯苓冬瓜鸭汤

材料:茯苓,冬瓜,鸭边腿两条,生姜,食盐少许。

做法:将鸭边腿切块,焯出血水备用;锅中放少许油,把处理后的鸭肉倒入锅中炒香;往锅中加适量清水,放入茯苓和姜片,大火煮开,转小火炖30分钟。最后放入冬瓜,再炖10分钟左右,放入食盐调味即可。

茯苓是什么食物?

【功效】这道药膳有健脾祛湿、利尿消肿、清火润燥的功效。适用于头面出油、湿气重、肥胖、高血压人群食用。

茯苓甘草猪肚汤

材料:猪肚、嫩姜、茯苓、甘草、陈皮、葱、生姜、料酒、盐少许;

做法:先把嫩姜洗净切块,甘草、陈皮洗后泡开,放入调料包备用;猪肚加盐搓洗干净,放入锅中,加姜片、葱、料酒焯水;焯过水的猪肚切成块,放锅中加料酒再次焯水,然后冲清水洗干净。把调料包、处理后的猪肚、茯苓、姜放入锅中加水煮开,转小火煲1小时左右,出锅前添加少许食盐调味即可。

【功效】健脾和胃、益气补虚。适合食欲不正、虚劳羸弱的人群。

最后教你如何挑选茯苓?

看颜色:并不是越白的茯苓就越好,过白可能是用硫磺熏过。正常的茯苓呈白色、淡红色或淡棕色,这三种颜色的任何一种都是正常的。

看切面:质地较好的茯苓切面颜色均匀,表面细腻;如果外表颜色不均,表面粗糙则可能是残次品。

闻味道:正常的茯苓闻起来没有什么味道,如果闻到霉味、酸味等刺鼻味道,不建议购买。

尝味道:茯苓没有什么味道,如果细细品会有些甘甜;如果尝出苦味、酸味或涩味,都说明质量不太行。

注意:

任何食材、药材都有其独特的性质,并不是人人都适合,茯苓也不例外。

茯苓入菜、熬粥、入汤要根据自己的身体需求适量选择;如果是入药,一定要咨询专业医师,不可擅自服用。

大家好,我是刘淹清大夫,擅长诊治股骨头坏死、腰椎间盘突出、腰椎间盘狭窄等骨科疾病,关注@骨科刘淹清,了解更多骨科疾病相关知识,任何骨科方面的问题,想了解,都可以问我,我根据几十年临床经验帮你分析分析,我愿和您一起守护健康!

以上就是关于茯苓是什么食物的菜谱做法,更多美味食材做法请查看美食做法大全

内容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本文地址:http://www.gxo3.com/article/3548.html